拍案叫绝!主席如何识破101阴险两面派?居然是一次不起眼的谈话!
公务员云平台下载
公务员云平台下载

新闻动态

拍案叫绝!主席如何识破101阴险两面派?居然是一次不起眼的谈话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5:36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1971年9月13日,林彪试图乘飞机逃离,但最终在蒙古坠机身亡。

许多人对这一情况感到十分惊讶。黄永胜,作为林彪手下的核心人物,得知消息后震惊不已,他盯着作战地图上的中蒙边界,沉默片刻后,愤怒地喊道:“为何要逃!”

然而,毛主席对此却十分镇定,因为他早已在一次普通的交谈中,看穿了这位“副统帅”的真实面目,原来是个狡猾的双面人。

那么,毛泽东主席究竟是与哪位人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呢?

这次谈话的核心议题是什么?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具体事项有哪些?确保交流内容明确且有针对性。

老人是如何在这次对话中洞察林彪的真实面目呢?关键在于他敏锐捕捉到了林彪言语间的矛盾与不合逻辑之处,从而识破了其伪装。

此次秘密访问,他仅有48小时停留,时间非常紧迫,任务也相当繁重。

周总理和他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了长时间会谈,从下午4点25分持续至半夜11点半。叶剑英元帅、王海容副司长等人也参与谈判,前红色特工熊向晖作为周总理助理出席。

实际上,他那时是我军总参二部的副部长,核心职责是研究国际局势,分析动态。

完成一天谈判并送别基辛格后,周总理与同事们前往钓鱼台另一栋楼。他吩咐王海容致电询问,何时可向毛主席报告当天的谈判进展。

不久,电话回复说毛主席希望立即召见他们,还特别指出,熊向晖也必须一同前往。

下车后,熊向晖紧随周总理步入毛主席书房。毛主席身着旧长衫立于屋中,与周总理握手后,也亲切地向熊向晖伸出手。熊向晖连忙紧握,问候道:“主席好!”毛主席笑道:“还好还好。”

毛主席的书房内有七把沙发,围成半圆形摆放,每两把间都设有小茶几。主席居中而坐,熊向晖与周总理则分别坐在他的左右两侧。

坐下后,周总理准备向毛主席汇报和基辛格的谈判进展,但毛主席却示意他稍等,说:“先别急。”接着,他转头和熊向晖聊起了家常。

毛主席从茶几上拿起一支小雪茄,唐闻生同志连忙为他点上。抽了一口,他微笑着看向熊向晖,问:“你抽烟吗?”

这时,王海容同志提到:“熊老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烟民。”

听到这话,毛主席轻松地问熊向晖:“她为何称你老熊?”在毛主席心里,熊向晖仍是当年那位在胡宗南身边潜伏的英勇青年。

熊向晖回答:“主席,我现在已经52岁了。”

毛主席面带和煦笑容,指了指桌上的雪茄说:“我不老呢!医生只允许我抽这个,你也来一根吧,这样我就不会觉得孤单了。”

熊向晖随即也点燃了一支烟,以为汇报前的闲聊就要告一段落。但毛主席似乎还有话想说,抛出了一个看似闲聊的问题:“你目前在总参二部担任副部长一职吗?”

熊向晖肯定地回答:“没错。”

毛主席深吸一口烟,然后严肃地问道:“你们所说的那位‘参谋总长’,他的姓名是什么?”

“黄永胜。”熊向晖回答。但他心里挺纳闷,黄永胜的职位是总参谋长才对,他不明白领袖为何会称其为“参谋总长”。

毛主席接着问道:“你对他的了解程度深不深?”

加入总参后,我在一次会议上结识了黄总长,但我们未曾私下交谈。尽管如此,黄总长还是在会上提及了我的名字。

毛主席对这个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:“他们是如何提及你的?”

熊向晖接着说:“今年4月份,在批判陈伯达的整风总结会上,他提到您说总参有篇高水平的稿子,但不确定是哪篇,猜测可能是江钟或我写的。”

我说的是你写的那篇文章。

聊到这儿,熊向晖觉得差不多了,以为毛主席会听周总理的汇报。但毛主席似乎意犹未尽,没打算停,仍抽着雪茄问:“那次总结会上,黄永胜还提了什么?”

听完汇报,毛泽东微微颔首,接着询问:“关于庐山的事,他们有没有提及?”

熊向晖回答:“我提到了,是在那次整顿工作作风的会议上说的。”

吴法宪声称总参未与陈伯达联系。黄永胜说,他庐山会议后才到,到时毛主席已揭露陈伯达。他称自己不认识陈,仅有所耳闻,若非主席和林彪,他还被瞒着。

听完这些话,毛主席收敛了笑容。他再次点燃雪茄,缓缓问道:“关于庐山的情况,他们就只汇报了这些吗?”

熊向晖回答道:“基本情况就是这些了。”

其实,庐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?我们需要深入了解,才能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,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。

1970年8月至9月,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庐山举行。

会议上,陈伯达与叶群、黄永胜、吴法宪、邱会作、李作鹏等林彪集团成员共同鼓吹造势,极力支持并宣扬林彪。

看到这一幕,毛主席立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,迅速阻止了这场荒唐的闹剧。会议结束后,中央着手批评陈伯达,同时责令叶群、黄永胜等人深入反省并提交检讨。

黄永胜将情况告知了林彪,林彪回应说,让他简单应对一下就行。

熊向晖对这些事情肯定一无所知。

这时,毛主席沉默片刻后,深吸一口烟,忽然用右手逐一按响左手指关节,问熊向晖:“黄永胜他们在庐山闹事,他有没有提起这事?”

熊向晖顿时呆住了,这时他才意识到庐山的情况非同小可。接着,他开口道:“黄总长并未提及此事。”

随后,毛主席询问熊向晖是否阅读过叶群、黄永胜等“五人”的检讨书,或是否听说过相关传达。熊向晖一一回答,表示他并未看过也没听过。

了解答案后,毛主席深情注视着他,问:“你察觉到了什么?”

熊向晖依然感到有些迷茫,大脑似乎还没完全转过弯来。

这时,毛泽东询问周恩来:“是否已经将那五人的反省报告送交给了总参谋部?”

周总理回答说:“我们给军委和总参共发送了六十多份文件。”

熊向晖这一级别的干部本应有机会了解到检讨的相关事宜,但出乎意料的是,他对此事竟然毫不知情。

毛主席沉默片刻,抽了一口烟后,猛地一拍桌子,大声说道:“这些人的检讨不真诚,庐山问题仍未解决,他们背后还有人撑腰!”

毛主席的“后台”实际上是他自己,以及那些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同志们。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,毛主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领导力,团结并带领这些同志共同奋斗,取得了伟大的胜利。

毛主席冷静后对周总理说:“他们在暗中策划,连熊向晖这样的干部都被瞒着。我常说要团结、要正直,黄永胜他们哪点正直了?庐山的事,还没结束。”

熊向晖表示任务由自己完成。毛主席欣慰地说:“好。我收发秘书也仅一名,意见都是自己写。党员要动手动口,多动脑筋。但有些官依赖秘书,连科长都有秘书,甚至有人让老婆当办公室主任,这是国民党的风气,不是我们的!”

听到毛主席的话,熊向晖心头一震,心想:林彪不就是让老婆叶群做了办公室主任嘛,这有什么特别的?

此时,毛主席中断了轻松交谈,认真听取了周总理关于基辛格的汇报。熊向晖瞄了一眼手表,发现与毛主席的谈话已近一个小时。

7月10日晚上,熊向晖陪同周总理和叶剑英元帅,再次向毛主席介绍了基辛格的相关情况。这次汇报中,毛主席没有再提及庐山会议的相关事宜。

8月初,熊向晖因病住进301医院,住了50多天。中旬时,周总理让他起草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国际形势的部分。9月11日晚,周总理在中南海开会,让熊向晖等三人14日前完成修改。

9月12日下午,乔冠华家中,三人聚在一起,专注地探讨着如何修改相关内容,力求每个细节都精准无误。

13号下午,讨论仍在进行,可就在这时,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把乔冠华紧急叫离了会场。

不久,乔冠华回电表示,他决定暂时不返回,同时,稿件也先搁置不做修改了。

随后,熊向晖接到了紧急讯息:林彪出逃!

9月18日,党中央正式通报林彪叛逃并摔死的消息。彼时,熊向晖正在医院接受治疗,巧合的是,他与陈毅元帅成了同一病房的病友。

9月21日下午,得知军委转述,陈毅元帅在病房中与熊向晖长谈。他说:“林彪自毁前程,党内大患得除,真是最好结果。会上,中央让揭林彪罪行,却由黄永胜传达,他还特别起劲,揭露了林彪不少丑事。”

9月24日下午,中央作出决定,任命叶剑英元帅接管军委和总参职责,同时,林彪手下的四名重要成员黄永胜等人被要求“隔离审查”,进行自我反省。

叶帅表示,林彪逃跑时,本有机会用对空导弹击落,但毛主席没同意。击落飞机会引发解释难题,而林彪叛逃成功则麻烦更大。因此,机毁人亡被视为最佳结果。

当时,叶帅兴趣盎然地阅读了董必武同志特意创作的诗作。尽管这首诗未入选《董必武诗选》,但它被记录在叶帅的《远望集》中,题为《痛斥林彪》。

1971年10月20日,基辛格又一次来到中国进行访问。

晚上9点后,熊向晖和周总理、叶帅等一同向毛主席汇报谈判进展。见到熊向晖,毛主席笑着问:“副统帅和参谋总长都忙哪去了?”

熊向晖笑着回应道:“上次您问起时,我确实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。”

“现在应该明白了吧?”毛主席依然面带微笑,平静地问道。

熊向晖迅速回应:“明白,主席!”

毛主席此刻心情愉悦,幽默地说:“你那天啥也没闻到,莫非是感冒了?哈哈,说说看,我的那位‘亲密战友’,到底有多亲近?”

接着,老人满怀兴趣地吟诵起唐代诗人杜牧的佳作《赤壁》,诗中的韵味在他口中缓缓流淌,引人入胜。

诵毕,老人沉声道:“他搭乘的‘三叉戟’飞机,不幸在外蒙古坠毁,真可谓是英雄末路,壮志未酬啊!”

10月26日,基辛格踏上了返回美国的航班,正式结束了他的此次行程,飞机缓缓起飞,向着远方的美国飞去。

联合国总部迅速传来好消息,我国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大会的合法成员身份。

晚上7点半,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与叶帅等领导商讨某事。会议未完,毛主席便邀请周总理和其他领导前往他的住处继续交谈。

大家到达时,毛主席仍穿着长睡衣,他高兴地与每位同志握手,说:“今年我们两大胜利,一是揭露林彪,二是重返联合国。接下来要派团去联合国,还要准备接待尼克松。”

接着,老人和蔼地望着熊向晖,又一次询问:“参谋总长此刻何在?还有那位副统帅,他又在哪里?”

瞬间,房间里充满了快乐的交谈和笑声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,气氛温馨而欢乐。